筋骨训练:内家拳的核心与不传之秘
发布时间:2025-07-26 来源:武术与搏击 浏览次数:339
筋骨训练就是不传之秘,其实就是内家拳的核心!“锻炼筋骨”都来自传统拳学
王芗斋先生《意拳正轨中》有“锻炼筋骨”一节,无独有偶,《象形拳法真诠》中也有此同名章节。令人惊奇的是两者的内容惊人的相似,连用词都大体相同: 《象形拳法真诠》锻炼筋骨云:欲求身体之健康,首要锻炼筋骨,骨者,生于精气,而与筋连,筋之伸缩,则增力。骨之正者,则髓满。 筋之伸缩,骨之灵活,全系锻炼,头为五阳之首,尾闾为督脉之门,头宜上顶,尾闾中正则精气透三关入泥丸,背胸圆开,气自沉下归丹田。 两肱抱撑,肩窝吐气,开合伸缩,力达指心,象其形,龙蹲目之精,爪之威,虎坐,摇首怒目,胯坐挺膝腰,腰似车轮转,身有平准线,两足心含虚,抓地如钻钻,两股形似弓,进退要连环,骨灵河车转,筋络伸缩如弓弦,身劲动发若弦满,出手如放箭,运动如抽丝,两手如撕绵,手足挺劲力,扣齿骨自坚,形其意,摇首搅尾闾,动如飞龙升天,翦似猛虎出林,纵跳灵空象猿猴,步法轻妙如猫行,得此要素神乎其技矣。
有人说“肩撑肘横”为王芗斋先生首倡,哪里如此,《象形拳法真诠》不是说:“两肱抱撑,肩窝吐气,开合伸缩,力达指心”。这不是肩撑肘横?
《意拳正轨》锻炼筋骨云:力生于骨,而连于筋,筋长力大,骨重筋灵。筋伸骨要缩,骨灵则劲实。 伸筋腕项(手足四腕与脖项)则浑身之筋络皆开展,头顶齿扣,足根含蓄,(含有若弹簧之崩力),六心相印(手心足心本心顶心也),胸背宜圆(阔背筋大雄筋异常有力)则气自然开展,两肱横撑要平,用兜抱开合伸缩劲,两腿用提挟扒缩淌崩拧裹劲,肩撑胯坠,尾闾中正神贯顶,夹脊三关透丸宫,骨重如弓背,筋伸似弓弦,运劲如弦满,发手似放箭,用力如抽丝,两手如撕绵,四腕挺劲力自实,沉气扣齿骨自坚。 象其形,龙墩、虎坐、鹰目、猿神、猫行、马奔、鸡腿、蛇身、骨查其劲,挺腰沉气,坐胯提膝,撑截裹坠,粘定化随。 若能得此要素,如遇敌时自能随机而动,变化无穷。任敌巨力雄伟汉,运动一指拨千斤。所谓身似平准,腰似车轮,气如火药拳如弹,灵机微动鸟难腾。 
更以心小胆大,面善心恶,
静似书生,动若龙虎,总以虚实无定,变化无踪为准则,自能得其神妙之变幻。 故郭云深大先师常云:有形有意都是假,技到无心始见奇,盖即此也。 “站桩”就是“桩法慢练”和“丹田充实法”
《象形拳法真诠》中有“桩法慢练”和“丹田充实法”两节:
1、桩法慢练:“观夫世之进化,每种事业,无不先立基础而後进展,基础固,则进步速,拳术之道,尤宜先立基础,故初学,以椿法为始,一曰降龙椿,二曰伏虎椿,练此椿法,先要虚其心,涵养本源,以呼吸之气下贯丹田,而充实其腹,慢慢以神意运动,舒展肢体,使气血循环周身,流通百脉,脏腑清虚,筋络舒畅,骨健髓满,精气充足,而神经敏锐,故谓之养基立本,此椿法慢练增力之妙法也。
 谚云,本固枝荣,儒谓本立而道生,以後无论操演何种拳势,精意莫不本此,虽起初不得妙境,久而久之心领悟会,不难妙极神明,否则不依规矩,操之过急,四肢必生锉折之苦,虽费神劳力而不得佳果,椿法慢性之锻链,系顺天命之性,合乎自然之道,一动发於性,一静存於命,偈日,静为本体,动则作用,正是会意形象之法门,而道蕴藏其中矣,急练求之者,难得其中实益也。” 《意拳正轨》“桩法换劲”云:
“欲求技击妙用,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,所谓使其弱者转为强,拙者化为灵也。若禅学者,始于戒律而后精于定慧,证于心源,了悟虚空,穷于极处,然后方可学道。禅功如此,技击犹然。盖初学时桩法颇繁,如降龙桩、伏虎桩、子午桩、三才桩等。 兹去繁就简,采取各桩之长,合而为一,名曰浑元桩,利于生劲,便于实搏,精打顾,通气学,学者锻炼旬日,自有效果,亦非笔墨所能表其神妙也。 夫桩法之学,最忌身心用力,用力则气滞,气滞则意停,意停则神断,神断则受愚。尤忌扬头折腰,肘腿过于曲直,总以似曲非曲,似直非直为宜,筋络伸展为是。头宜顶,浑身毛孔似松非松,如是则内力外发,弱点换为强劲,自不难得其要领也。”
丹田充实法:从数息法开始归至自然呼吸。配合桩法慢练。可以直接简化为自然呼吸,优劣难以判定。《象形拳法真诠》中有云、飞、晃、摇、旋五法,将其视为六面试力也无不可。“筋骨训练”是内家拳的核心内容,现在已少有人谈及,究其原因,是体悟也存在着层次的渐进,很多人对入门筑基之法阐述较少,但这并不等于入门筑基不重要,没有筋骨训练,就不可能入门。

声明:本网站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原创、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,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,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。电话:19955260606 13965271177。

本站全力支持关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》实施的“极限化违禁词”的相关规定,且已竭力规避使用“违禁词”。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“违禁词”介绍的文字或图片,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,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。凡访客访问本网站,均表示认同此条款!反馈邮箱:603516977@qq.com。

联系电话:19955260606 13965271177

联系信箱:603516977@qq.com

总部: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A区51栋107号